首页-会员服务平台-战略合作伙伴-网上展厅-医药招商-资讯中心数据中心政策监管研究开发健康养生医药企业华源企业网娱乐影院名站导航网站地图注册
代表建言:发展社区医疗,让公立医院凸显“强项”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卫生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3/15/2010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四基本一试点”,是列入医改的5项重点改革。其中,“一个试点”就是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而这又被认为是医改中的最难点。对此,江苏代表团的几位公立医院院长代表在审议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坚定信心,攻坚克难”。

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坚持公益性。这是接受采访的三位院长代表的共识。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代表说,从全国看,财政拨款占医院收入的比例大概在8%左右。实现“医药分开”,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必须做到政府投入与取消药物加成“同步到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生存也好,发展也好,必须完善投入补偿机制。”

著名肺移植专家、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代表说,比较近三年人代会上总理报告对医疗卫生改革的表述,今年的内容最具操作性。其中对两点内容印象深刻:一是开展社区首诊试点;二是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这两项举措,有利于公立医院与社区医院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相互之间的竞争,以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不堪重负、越建越大”的状况。

“在美国,床位数超过1000张的大医院数量并不多。其实,我们的公立医院也需要适度规模,一味扩张不是一种好的发展方式。要通过快速有效的治疗和双向转诊,提高各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陈鑫代表这样认为。

几位专家同时提到,公立医院现在之所以人满为患,关键在于病人结构不合理。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在西方国家,80%的病人在社区就医,20%的大病、疑难病病人转诊到大医院,而我们的结构恰是相反。”陈静瑜代表说,很多专家门诊,不得不把时间花在了很常见的疾病上,这是资源的低效利用。

对公立医院面临的压力,陈鑫代表有两点体会:一是医疗资源非常紧张,二是医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三位代表认为,缓解公立医院压力的对策之一,就是通过加大投入、提高报销比例等举措,发挥社区医疗的积极作用,让各类病人“该到什么医院就到什么医院,而不是大病小病一起涌到大医院”。

对此,陈静瑜代表提出,国家加大对医改的投入,这个“蛋糕”应当合理分配,应当向社区医疗倾斜,提高其硬件软件水平。美国的一个社区医生管5000—10000人,很受尊重,国内很多全科医生感到没方向没前途,根子在于社区医疗发展不足。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医生支农、支边的机制,我认为还要加上“支持社区”这一条;还可以通过有机协作、紧密合作,以及轮转、培训等各种形式,提高社区医生的水平,提高老百姓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否则,公立医院再怎么放大,也顾不过来。陈鑫代表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医院已经就此进行了探索,通过吸收10多家二级医院组建集团,通过双向转诊,既释放了大医院的压力,又盘活了小医院的资源,可以说“求得了双赢之效”。

医务人员是改革的关键因素。三位代表的一致意见是,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充分调动起来。陈静瑜代表举了他熟悉的例子:一台肺癌根治术,从主刀到麻醉到护士,需要7个人;加上水电、耗材等成本,总共收费2000元。可以明显看出的是,医生的劳动力价值、技术含量体现不足。“提倡‘医药分开’,我们积极支持。但医药剥离之后,需要提高医生的价值体现。怎么体现,这需要探索。”他说。

身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三位代表结合实际,对加强医院内部改革、提升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议。王静成代表提出,现在反映的“看病难”,主要是指到大医院看专家难。因此,要换位思考,强化医院内部管理,优化看病流程设计,解决病人的难处。苏北人民医院推行了“弹性排班”,挂号窗口早晨6点半就上班,减少了病人排队时间;CT、核磁共振等医技科室取消预约,病人当天检查,当天出报告;专家门诊全日制,尽可能地方便路远的病人,缩短看病时间,减少就医成本。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1996-2007 HYE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bet娱乐场886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