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2月5日讯 中国药企真正被淘汰的时候来了!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专家朱迅在2017第二届中国医健创业者大会现场说到。
▍重营销,产品少,通不过,三类药企恐遭淘汰
在接受赛柏蓝访问时,朱迅说,在未来5到8年,中国有四分之一的药企会被淘汰。以营销为主的药企,产品线单一的药企,产品无法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企都在其中。
关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朱迅说,中国没有仿制药,仿制药一定要跟原研药做一致性评价,中国现在是在补课。
他举例说,美国那么大的市场,只有500多家药企,中国药企那么多,死2000或者3000家一点也不奇怪,一个药品,有两到三家
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足够了。
由于,绝大多数中国药企都选择商业风险较小的仿制药,最终使得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在12万个化学药批准文号中,95%以上为仿制药。据2015年统计,国内有5000多家药企,基本扎堆在生产原料药和仿制药。
至于产品线单一的药企也很危险是因为,在朱迅看来,只有1、2个产品的药企难以应对政府的
招标采购,在谈判面前,它们几乎没有生存的筹码。
朱迅认为,中国的药企超过80%,还是以营销为主。而中国的医药市场,今后,将进入“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产品”为王,躺着都能赚钱,不用创新就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中国医药今后的竞争一定是品种之争,并且品种之争的环境,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一、10月份出台的药品注册和药品管理修正案;二、专利链接和数据保护等保护知识产权的手段;三、合理充分的医保支付体系,不少药品将被迫出局。
有业内人士预计,恒瑞等一批药企,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会和大多数企业快速拉开距离。
前段时间,恒瑞市值一跃飙升至2000亿人民币,利益导向的投资人似乎用实际行动,先一步给出了他们对于中国医药市场的判断。
的确,仿制药企业越来越不好干。根据跨国药企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厂梯瓦出现超400亿元亏损。而强生、吉利德、辉瑞等具有强大新药研发能力的药企净利润均超200亿元。
再通俗点说,在各种全球性的榜单上,位居前列的,无一不是创新型药企。
而截止目前,中国的医药创新尚不理想。由四家医药行业协会在2016年发布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显示,美国创新贡献占全球一半左右,稳居老大地位;第二梯队是日、英、德等,创新贡献约在5%-10%;中国被归为第三梯队,创新贡献约为4%。
甚至有报告指出,如果在今后十年依然以仿制药生产为主,不能建立起医药创新产业链,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将后劲不足,直至丧失历史性的“机会窗”。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到下一个百年,也就是2050年,中国要进入世界的前十,其中,最拖后腿的就是药品。相比于手机、汽车等,中国对于药品的刚需一直和国际上有差距。要满足刚需,甚至追赶国际,还是靠创新药和创新药企业。
▍与国际接轨,中国药企挑战外还有机遇
赛柏蓝在现场获悉,辉瑞大中华区总裁吴晓滨提到,中国加入ICH,创新药全球同步注册等,对于外国药企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原研药提前在中国上市,意味着它们在中国的专利期延长了5至6年,这对中国本土药企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进口新药在中国的审批,提速明显。肺癌靶向药物泰瑞莎,仅7个月就获批在中国上市,距离其在美国获批只晚15个月。
此外,中国可能还会实施专利链接和专利补偿期等相关制度,使得原研药在中国的专利独占期进一步延长。这些对于手上有原研药的外国药企,无疑是一大利好。
好在,在利好外企的同时,我国政策不断鼓励中小药企的创新。
一方面,早在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投入巨资,推动新药重大专项,截至“十二五”末,中央财政投入达128亿元。
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我们国家现在拥有,所有的国家都不具备的创新环境。
他举例说,只要你手上有技术,从国外回来,园区、办公室、启动资金、仪器、政府都给你安排,相当于拎包入住。中国政府,对于创新如此大力度的支持,在世界上都是没有的。
加之,10月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
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其中多达21条,都旨在鼓励药品创新。
此外,提出取消GMP、GSP认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新《药品管理法》也将获审批。
另一方面,中国
医药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根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数据,2016年中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5%,同年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数据分别为17.1%和10.2%。
也就是说,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中国都具备孵化一批创新药企的环境。
这些都促成,某行业人士直言,中国的医药改革,在今年的国庆,才刚刚开始。